第一百零三章 离开香港
书迷正在阅读:心有不甘、全能医神、不笑浮图、[历史同人] 陛下何故水仙、[三国] 从洪荒活到三国后、我有一双黄金眼、[综武侠] 我只想学医啊、每次穿书都是冤种、魔王教练被打野追到了、末世随机摆摊,我被各大基地疯抢
无它,除了因为是民用技术以外,唯利益驱动而已。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日本经济发展就可以知道了其中的奥妙!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。 1945—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,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全面启动,恢复迅速。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,国民平均消费额也达到了战前的标准。 1956—1973年,是广泛运用科技成果,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。在此期间日本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,年均增长率在10%以上,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。 1973年开始,是在危机阴影笼罩下经济低速增长的时期。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发展有所减慢,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。 为此,日本为了获得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为发展经济服务,不但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,还在建立完善的税--收抵免法的同时,设立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,使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海外经营风险,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趣和动力。 这也就是当初成杨小乐他们与sony和尼康成立合资公司时,哪怕他们宁肯少要股份,也要坚持在表面上日本公司占据领导位置的原因之一。 同时,这也就是松下之所以会在华夏投资的根本原因,也是日本的公司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的根本原因。